党委教师工作部

师德学习

当前位置: 引导页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师德学习 > 正文

九江学院2025年师德师风建设月报 第九期

发布日期:2025-09-1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学习资料

 

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强对做好特岗教师工作作出批示

新华社北京99日电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扎根三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

习近平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希望你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对做好特岗教师工作作出批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和重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特岗计划”2006年实施以来,累计选聘特岗教师118万人,覆盖22个省份、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农村学校。近日,获得过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的8位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在乡村教育一线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表达牢记初心使命、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决心。

(来源:新华社,202599日消息)

 

二、学习动态

教育部举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

特岗教师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910日,教育部在京举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和李强总理批示并讲话。

怀进鹏代表教育部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深切关怀、念兹在兹,谈教育必提教师、谈教师饱含深情。这次重要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把教师队伍摆在教育事业突出位置,赋予新时代教师崇高的使命责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首先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特岗教师肯定激励的重大意义、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对教师队伍的深厚情怀,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结合实践学,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上来,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怀进鹏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最核心的是要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塑造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要以学习贯彻这次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抓好抓实宣传引领、培育涵养、弘扬践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最基础的是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上下更多功夫,培养高素质教师,提升培训效果,推进教师数智赋能,开展教师国际交流合作,切实提高教师培养层次,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最关键的是要优化教师保障服务,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凝聚力,要强化师资配置保障,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强化师道尊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怀进鹏希望广大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以更为坚定的信念,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奋发的作为,更有效力的创新,更有质量的发展,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支撑者,做文明交流的促进者,做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切实担负起教育强国建设的光荣使命。

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特岗教师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代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教育局、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参会教师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令人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动力,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教师,特别是长期奉献在艰苦边远地区的特岗教师的信任关爱和殷切期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主持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中央宣传部、中央财办(中央农办)、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6所部属师范大学主要负责同志,河北、辽宁、安徽、河南、湖南、四川、云南、甘肃等8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代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教育部2025910日消息)

 

三、先进事迹

守护乡村孩子的“红柳”

——记2025年“最美教师”刘玉忠

新学期开学,已近花甲的刘玉忠,一如往常,骑着自行车早早来到学校,站在校门口欢迎欢蹦乱跳的学生们。校门外,一簇簇红柳迎风摇曳。乡亲们称赞刘玉忠:40年来,他就像一株红柳,扎根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中学,守护着乡村孩子。

红柳不惧风沙、不畏严寒、扎根大地。这,也是刘玉忠。

1985年,年仅20岁的刘玉忠从师范学校毕业,来到索伦中学。一走进学校,看到眼前的景象他惊呆了。三间铁皮顶架子房孤零零立着——两间作教室,一间当办公室。每到寒冬,大风掠过,铁皮房顶梆梆作响,扰得讲课难以继续。食堂的饭碗里常有屋顶掉下的灰渣。

三个月后,同来的两位年轻教师因条件艰苦离开了,他却留了下来。“我也是农村娃,不怕吃苦。”刘玉忠说。

40年间,他曾有三次机会调往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却都一一放弃。“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我。”他说。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刘玉忠在课堂上注重因材施教。他探索出“兵带兵、兵教兵、兵强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互帮互学中激发潜力。

“刘老师的课,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学方法。”学生们这样评价。多年实践中,他主持多项国家和自治区课题研究,把索伦中学从一所乡村薄弱校带成区域教育的标杆。

在同事们眼中,他更像一根“定海神针”。担任教务主任32年,他常常带着年轻教师“磨课”,逐字逐句修改教案,耐心传授课堂经验。“责任心比经验更重要。”刘玉忠这样说。

2022年,教师武任超初登讲台,刘玉忠一对一“跟课带教”,短短一个学期就让课堂效率显著提升。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选对了老师!”

刘玉忠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守护者。20世纪90年代,一对姐妹因家境困难萌生辍学念头,他骑车奔波百里,把孩子“追回来”。“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一次,一名学生因贫困放弃求学,在外做临时工。刘玉忠找到已毕业的学生作向导,翻山越岭赶到孩子家中,耐心劝说家长:“再苦再难,也不能让孩子放弃学业。”后来,这个孩子顺利升学,并以刘玉忠为榜样,现在也走上了讲台。

他的学生中,有人靠知识改变命运;有人多年后回乡捐书助教,却不愿留下姓名。“看到孩子们有出息,是我最大的欣慰。”一提起学生,不善言辞的刘玉忠总会露出笑容。

刘玉忠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自治区优秀乡村教师”等称号,此次又入选2025年“最美教师”。但在他看来,荣誉是属于全体乡村教师的。

索伦中学的校园,已从当年的铁皮房变成了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校舍。如今的校园占地超5万平方米,2020年装上24块电子智慧黑板,2023年建成塑胶体育场,甚至还增添了录播教室与多功能室。

明年,刘玉忠就要退休了。谈及心愿,他想了想说:“希望索伦中学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把‘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精神一直守下去,发展得越来越好。”

索伦河谷,那株挺立的“红柳”仍深深扎根在大地上。(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来源:《光明日报》,2025911日)

 

 

党委教师工作部

2025915


下一条:九江学院2025年师德师风建设月报 第八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