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职称

师资职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师资职称 > 正文

谭翊泉——四次驻村三次留任 把青春写在田野上

发布日期:2021-04-13    作者:szk     来源: 校园网     点击:

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村民家中,他是九江学院一名教育工作者,满怀激情,甘愿奉献,带领小山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转身。在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谭翊泉的办公室,来访者总喜欢翻翻桌子上那一摞厚厚的笔记本,一页页,记录着他扶贫工作的日日夜夜;一行行,述说着他奋斗八年的点点滴滴……

党建引领,让村民思想脱贫

“撑起来是一把伞,俯下身是孺子牛。既然全体党员信任我,我就更应该坚守扶贫一线,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摘自谭翊泉扶贫日记

2015年,结束了武宁县上汤乡九宫村为期三年的定点帮扶工作,作为扶贫队员来到东山村。

2016年,主动请缨留下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8年,经过“两推一选”,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2021年,在全体党员和村民的挽留下,他再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东山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全村9个村小组406户1568人,来自全国16个省份,姓氏就有108个。矛盾纠纷多、工作协调难、发展底子薄是该村的基本村情。谭翊泉刚到村里就发现,村“两委”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抓党建意识不强,村党组织威信不高;在自身发展上,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村集体经济薄弱。

面对现状,谭翊泉深知,只有思想脱贫,脱贫攻坚才有坚实基础,乡村振兴、发展稳定才会有可靠保障。

为此,谭翊泉积极争取学校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创新“三引三化”党建促脱贫攻坚模式:抓书记引导,坚持党建规范化。在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规范了村“两委”运行机制、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抓班子引路,坚持党建项目化。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对接一个产业,建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和2个村办企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014年负债几千元到2020年的34.4万元;抓党员引策,坚持党建网络化。他把全村党员分成10个党小组,构建产业服务网络图,主动塑造好党员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三引三化”党建工作模式成为东山村引领脱贫攻坚的主抓手。五年来,全村累计培养1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解决贫困户就业354人次,直接帮助贫困户人均每年增收5000多元。

文化引领,让村民精神脱贫

“把‘让东山村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发挥高校优势,创新扶贫模式才是首先要思考清楚的。”——摘自谭翊泉扶贫日记

徜徉东山村,村容整洁、山水环绕、鸟语花香的景象,让大家很难想象6年前的这里竟是一个出行不便、垃圾成堆的贫困村。

作为“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东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0户,共计124人。身患糖尿病、每天离不开药的李正英是村里的重度贫困户。2016年,谭翊泉与她家结成帮扶对子后,帮助她家盖起了新楼,开起了小卖部,增加了家庭收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谭翊泉深知文化知识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只有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才能让村民彻底脱贫。在九江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下,谭翊泉带领驻村工作队,结合学院实情和东山村实际,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送文艺下乡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

扶贫更要扶智、扶志。鉴于东山村缺乏专业规划和产业支撑,谭翊泉大胆提出了将东山村打造成“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构想。为了推动构想变成现实,他积极争取学校支持。九江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选派了由15名成员组成的博士团队,对东山村开展了旅游规划、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从多角度指导乡村振兴,并组织21个基层党委开展“一对一”帮扶。

为更好地搅动村民思维,谭翊泉走进每个村小组开展“春风行动、乡村振兴”宣讲。同时通过跑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和“七改三网”全覆盖以及道路改造8.9公里、危房改造39户,并整合资金230万元用于全村环境整治,2020年更是争取资金1400万元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2018年,东山村被评为武宁县最干净村庄。

产业引领,让村民生活脱贫

“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业是人干出来的。在扶贫路上立志做一名奋进者,是光荣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摘自谭翊泉扶贫日记

540亩的“四季田园”生态农场、310亩的有机蔬菜基地、730余亩的康养文旅业……

只有产业引领,才能让村民生活脱贫。

面对2万余亩林地、5500多亩水域面积,谭翊泉与党员干部商定,决定做足“水文章”,围绕打造“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推动“旅游+生态+扶贫”,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2018年,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东山村发展清水养殖贫困户4户16人,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以“生态+光伏”,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建有5千瓦光伏发电站2座,受益贫困户40户124人。

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在他的带领下,在外务工的18名成功乡贤募集5000万元推进整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已建成1000平方米的游客集散中心,村集体入股5%。他发挥“4+N”党小组引领产业扶贫模式,采取“支部+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一个党小组引领1至2个产业,一个党员成为1个产业的致富带头人。目前,全村有40户贫困户以资金、土地、投劳等方式入股蔬菜基地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户入社全覆盖。

在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谭翊泉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在抓紧抓实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扶贫产业复工复产。进入3月,苗木基地、有机蔬菜基地、扶贫油茶培植、扶贫车间等复工率已达100%。针对在家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员,谭翊泉与扶贫项目承包人对接,安排就近就业,新增贫困户就业岗位23个。

谭翊泉就这样带领村民,一步步脱贫迈向致富路。(原载于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年2月10日发布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328424342699738886&item_id=15328424342699738886&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上一条: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下一条:精心谋划 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

返回顶部